昨天家教課下課媽媽一走進教室,同學就投訴我兒子上課拿老師手機。
我問他:你拿老師手機啊?
(自認為口氣沒有兇)
(其實應該有點嚴肅)😌
他避而不答,一直拿著其中一個放屁玩具想跟我分享。(我當時認為他想分散我的注意力,但事後慢慢思考,覺得他只是單純想跟我分享一件開心有趣的事)
因為他一直按放屁玩具,我無法與他溝通,便直接走過去問老師,孩子上課時是否拿了他的手機,老師點頭。
因為我察覺孩子不想談這件事,就不在教室多說,先走出教室等待他們收拾物品。
後來聽見吵鬧聲,再走進去一看,他正在教室內跟老師搶奪東西,一直試圖跳起來搶老師手上的一盒積木。
積木原本就是要給他的,老師那時用英文跟他說「以後不可以拿老師手機,你有聽懂嗎?」
小孩死都不回答,只是拼命想拿自己的積木。最後跳起來,不小心打到了老師的眼睛.....
我在旁邊驚呼:小栗寶你打到老師眼睛了!
我兒子卻生氣的對老師大喊:我討厭你!你太臭了我討厭你!
整件事從頭到尾,從表象的社會觀感看來,會感覺孩子怎麼如此頑劣.....
我當下當然感到臉火辣辣,因為孩子拿了老師手機,又不小心打到人,都不認為自己有錯。
當下媽媽請他到外面,坐著跟他說,媽媽知道你不是故意,但是,打到人就是要說對不起。你覺得打到老師這樣對嗎?
他很不甘願地說:不對.....
那請你跟老師好好說sorry。
不想,我剛剛已經說了......
你沒有說,請你現在進去好好的說。
我不想。
那我們回家聊,球池時間取消了。
為免權利被剝奪,他不甘願的進去說了。
到此為止我所採取的策略,存在一個很大的問題,就是「沒有用心傾聽孩子的聲音」,我以為我在「跟他談」,其實只是在逼迫他認錯、就範。
我內心當然不覺得我的孩子是表象上這樣頑劣,他一定有他的想法,但沒有組織好他的想法,說不出口。
但我表現的就像一個不理解他的外人,沒有給他時間說話,不知道為什麼,甚至覺得要壓迫他,採取強硬的態度,按照我的方式去解決。
下課後,他跟同學去旁邊球池玩,我走進教室跟老師說抱歉。(畢竟孩子打到他的眼睛)
老師臉色有點憂慮地說:
媽媽,他今天其實很乖!
他今天表現很好!
可是他上課拿你的手機?
對,但是他上課表現很好!
真的!他今天很認真也很專心。
好的,我知道了,謝謝你😊
(這位老師很疼孩子,也很理解兒童心理,我知道他擔心我因此苛責孩子。)
在球池玩完,一路帶他回家我沒再針對此事多說任何一句。
回家幫他洗澡,睡覺時,我們講了很多話,我也沒提到這件事,因為我感到他心裡有根刺,但還沒想好怎麼拔,就先不說,還沒很清楚看見他被刺的點,覺得自己委屈在哪裡的那個點。
我們就是閒聊,講講中文典故,成語故事,等到聊得差不多,他轉身睡,我拿起手機看見老師傳來一個簡訊,訊息提到:他覺得自己錯了,他很了解我兒子的想法,在教室時,他放了一首他最愛的歌,他才很興奮衝過去拿了手機。(拿手機的動機)
媽媽進來,同學告狀他拿手機這件事,已經讓他感到丟臉,之後老師又扣著積木,在媽媽面前再對他重複一次拿手機的事。
對於反抗期的他來說,內心的不服氣,早已淹沒是非對錯。
而媽媽當下的同理在哪裡呢?媽媽只不過是一個跟外人一起站在外圍,蓄勢待發等著對他曉以大義的,關係親密一點的外人罷了。
晚上睡覺前,他問我自己從哪裡來,我講了精子的奇妙旅程,說他是游泳冠軍,才能到媽媽肚子裡住下來,然後被生出來。
他跟我說:
麻麻,你們為什麼要生我出來.....
各位可想見我的驚恐,他才5歲啊!釋出的負向反饋已經這麼巨大,究竟群體跟家庭氛圍給他的壓力有多麼難以承受.....
他說這句話,不會是因為拿手機的單一事件,在群體生活裡必然有很多負向累積,從負面經驗裡一再的感到挫敗,自我價值貶損.....
昨晚,我夢見他死了,原因不明,送去上學後人就莫名其妙沒了,所有的人事地點都跟現實不一樣,唸的學校住的城市也不一樣,唯有他是我兒子這一點是相同的。
早上不到6:00,我便驚醒。
看著熟睡中的他,有好多好多反思。
我非常感動,一位每週與他接觸2次的老師,觀察孩子的行為,居然這麼清透,而且溫暖跟包容。
被打到眼睛,有幾位老師有此雅量,會說:媽媽對不起,我覺得我有錯.....,我不該對小孩如何如何......
從我描述的事件經過,100個老師,有101個都會狠批小孩吧.....
拿別人手機,還打人跟罵人.....
媽媽妳在家是不是該好好教導!
媽媽妳的孩子講不聽欸!
妳的孩子叫不動欸......
妳的孩子總是干擾別人欸.....
有些令人翻白眼的路人會說:
這種就是要打,要真的狠打,他才會怕。(要不你先讓我打一頓狠的,你要嗎)😌
我內心實在很多衝擊跟反思。
過程裡,第一時間我的確覺得他錯,也的確希望他認錯。
當發現他又開始逆毛,甚至用剝奪權利(不准他去球池玩),來迫使他跟老師道歉。
在內心不被理解的狀態下,最親愛的媽媽依舊沒有先行同理,而使用「脅迫」的方式,來達到媽媽想要的結果。
對,去道歉,是媽媽要的,不是孩子想要,他是被逼的。
因為感到丟臉,把孩子的行為等化為自己的行為,希望最快時間內解決一切爭端。
人的本能反應是很可怕的,即使我看這麼多書,知道很多教養守則,在事件發生的當下,仍無法百分百有效應用。
人是情緒化的動物,每天又有這麼多零碎的突發事件,無法預期的情緒反應牽引著所有因果,最後獲勝的,終將還是潛藏在靈魂生了根的原生性格。
但是不怕,即使錯了,還是可以即時醒覺,慢慢培養習慣,讓自己習慣先不指責批評,先聽孩子說話。
我在床上看完簡訊,放下手機,轉過去,從背後環抱他,臉貼著他的後腦,告訴他,老師說的話。
我說,老師懂你,他說你很想聽音樂所以才拿手機,他請媽媽不要生氣你.....,他特地傳訊息告訴媽媽,因為擔心你被媽媽兇。
孩子很開心的笑了,然後疲憊地睡了。
不是每個老師能這麼春風化雨,通常這樣的事發生在校園,就只有被視為群體裡的孤狼。
在前方一片可見荊棘叢林裡,我們有幸遇見一塊柔軟青草地,讓我們步步為營倉惶的心,得以暫時歇息,是我們的幸運。
從他人對孩子的理解跟包容,媽媽也看見許多親子間的衝突,往往都碰撞在一些很不必要的虛榮心理上,耗損了真愛,很不划算。
愛,是包容,是理解,以惡為名讓孩子背負惡的原罪,也是一種惡行。
早上從惡夢裡醒來,看著他在我身邊均勻呼吸,有種失而復得的奇妙感受,我感動的摟著他,告訴他,媽媽好愛好愛你。
在出門前,我跟他說,媽媽一定要告訴你一件事,以後有任何人來告狀你,媽媽絕對不會因為這樣,就對你生氣,我永遠,站在你這一邊,就算是老師來告訴我,你又怎麼了,做了什麼,我也不會對你生氣,我會先聽你說話。
我是你的媽媽,我會陪你一起想辦法,解決遇到的問題,因為我很愛你。❤️
(聽你說話,一定要聽你說話,這也是媽媽對自己的期許。)
記者老梁:最近的親子互動都好像在坐雲霄飛車......,報導。